你当前的位置是:主页 > 德育天地 >
儿童性教育的具体实施依然存在不受重视的现象
消息来源:未知 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3-08-25 03:28       阅读次数:
  日前,在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農人城社區,一堂名為「我的身體我做主」的性教育主題公益課程在這裏開課。面臨社工教師關於「我從哪裏來」的發問,孩子們的答復形形色色、令人忍俊不禁。性教育的缺失和錯位問題正顯現出來。
  
  據了解,雖然國家已頒布了一系列方針和法規支撐性教育的遍及和打開,但兒童性教育的具體施行依然存在不受註重的現象。2021年1月,在團蕪湖市委的支撐指導下,蕪湖市益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依托蕪湖市「鳩茲平安護航團」,孵化施行「童成講堂」兒童性教育啟蒙項目。自項目啟動以來,針對拆遷安置社區(馬塘大街洪橋社區)771名0-12周歲兒童及其家長打開多樣化的性別相等活動,遍及兒童性教育知識、防備兒童性侵害。2022年6月,在團蕪湖市委和蕪湖市民政局的支撐下,項目通過面向兒童、家長、學校、社會多個層面,探究施行兒童性教育種子講師培育計劃,不斷加強社會倡議,多方面聯合發力,探究推動兒童性教育社會支撐系統建造,累計服務2600人次。
  
  「咱們對蕪湖市弋江區馬塘小學三年級110名學生打開了關於兒童性教育基礎知識的問卷調查,但正確率僅43%。大部分學校很少裝備兒童性教育專業人員,教師們掌握的性教育知識也比較有限,學生們很難通過講堂教育獲得全面系統的性教育知識。雖然大多數爸爸媽媽關於子女的教育問題都十分註重,但在性教育這塊仍是羞於啟齒、避而不談。」項目負責人陸芳芳坦言道,「大多數家長們在孩子幼時含糊其辭,卻又存在盼望孩子長大自然而然就懂了的幸運心態。雖然已經有部分家長知道到了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,但是關於教什麼、怎樣教仍是十分迷茫無助的。」童成講堂項目以「性教育系統」為結構,針對性別認知誤差、性別刻板形象、性教育資源不匹配等問題,通過系統化的方法,有針對性地改善兒童,家庭,學校、社會對性教育的認知,促進兒童性教育的健康發展。在「童成講堂」上,社工們設置了互動問答、遊戲體會、動畫視頻等形式多樣的課程環節,讓孩子們在遊玩中學習,在學習中考慮,學會正視自己的身體,了解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、在遭受侵犯時怎樣應對與求助等。同時,面向家長建立兒童性教育咨詢支撐平臺,供給實時咨詢服務,疏通家長的咨詢與學習渠道。通過親子繪本閱覽等家長拿手和兒童喜歡的性教育形式,促進家庭性教育的施行打開。
  
  「我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!」講堂上,10歲的雨凡(化名)一臉仔細地說道:「我是由爸爸身體裏面的一顆精子和媽媽身體裏面的一個卵子結合,變成了受精卵,在媽媽的子宮裏面長了280天,然後我就出來了!」聽到孩子沒有成見、自然地說出性相關的詞匯,家長由衷地拍手誇獎,社工們更加堅定了推動系統化性教育進程的信仰。
  
  2023年2月24日,一場名為「共呵護、同成長」生理健康教育進學校的活動走進了蕪湖市環城南路幼兒園。與其他「童成講堂」項目活動不同的是,這場活動參加的主體是該幼兒園的教師和保育員。「咱們期望通過教師培訓,讓教師們可以更科學地將性教育相關知識融入到日常教育中,推動兒童性教育遍及進程。」陸芳芳介紹道。
  
  「自『童成講堂』兒童性教育啟蒙項目打開後,通過前後數據比照,參加項目的兒童自我保護能力與家長的性教育知道得到明顯提高。」團蕪湖市委保護青少年權益部相關負責人標明,「陽光的性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,是關於愛和生命的教育。我從哪兒來,男孩女孩身體的結構為什麼不一樣,孩子的這些問題,需求咱們的一同答復。」

Copyright © 田家庵学前教育学校 www.hntsy0301.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

建议使用:1024*768 IE6.0以上版本